「食物不咸不代表没盐」 _ 食物不咸不代表没盐蚂蚁

本文目录一览:

“梅止于酸,盐止于咸,饮食不可无盐梅,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”出自司空图哪...

出自《司空图文集》。

原文:

其诗论曰:“梅止于酸,盐止于咸,饮食不可无盐梅,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。”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,恨当时不识其妙,予三复其言而悲之。

「食物不咸不代表没盐」 _ 食物不咸不代表没盐蚂蚁

白话译文:

他论诗说:“梅子只是酸,盐仅仅是咸,饮食却不能没有盐和梅,他们的美常常存在于咸和外。”他自己列出在文字之外含有意旨的诗二十四联,恨当时不认识它们的妙处,我把他的话反复读了三遍而为之感到悲伤。

扩展资料


写作背景:

天复四年(904年),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,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,被放还。后梁开平二年(908年),唐哀帝被弑,他绝食而死,终年七十二岁。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,《二十四诗品》为不朽之作。《全唐诗》收诗三卷。司空图做过唐朝的知制诰,中书舍人。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吏之家,其曾祖父、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郎中。史称司空图少有文才,但不见称于乡里,后来以文章为绛州刺史王凝所赏识。

品尝味道不是判断食物含盐量的标准

品尝味道不能作为含盐量的标准,有人说“尝尝它咸不咸”,但这不是判断食物含盐量的标准。

有些食物含盐很多,但尝起来却并不咸,那些含有天然状态食盐的食物就是这样。例如鸡蛋100克中含138毫克的食盐,牛奶每100毫升含49毫克,小甜饼每100克含365毫克,但却都没有咸味。
所以切不可单凭尝味来判断食物的含盐量。

我们每天所吃进的食盐,不仅是有意加入的食盐,有些饮食本身就含有食盐,故摄入食盐的总量要比加入食盐的量大得多。

火腿、炸马铃薯片、酱油、泡菜中都含有许多盐,这已是人所共知,但你可能把谷类食品、面包、鲜肉、罐头、蔬菜、番茄汁等看作无盐食品。其实,这些食品中也含有大量的盐和其他附加物钠盐,如硝酸钠、抗坏血酸钠、磷酸钠、谷氨酸钠(即味精)以及糖精钠(即糖精)。还有其他的含钠物质,包括发酵剂和苏打粉等。

乳制品的天然钠含量也很高,往往还加有食盐。

而且,日常饮水也可能是钠的一个重要来源。

最重要的是加工食物中大量用盐。这才是最令人担心的问题。加工食物加盐后,标签上虽也标明,但都不说出具体分量,这样,在你选购食品时,若只避免咸的食物,而以为味道不咸的就是含盐量低,那就错了,它也许比你避免选购的食品含钠量更多。

可见,我们每天吃进的不仅是直接加入食物中的盐,还有食物原有的盐及食品加工中加入的盐。

这些食物吃起来不咸,居然也有超多盐!

都知道“盐吃多了不好”

健康 成人每人每天吃盐 不应该超过5克

——就是普通啤酒瓶盖去胶垫后

平平一瓶盖的量

超过这个量

盐就算吃多了

摄入食盐过多会影响人体 健康

引发以下疾病

1.高血压

饮食过咸时,大量的钠离子进入血液循环,大量水分就会潴留在血管中,从而使血容量增加,加重心脏负担,血管壁受到的压力也随之增大,最终导致血压的升高。在血压增高的情况下,可以加重靶器官和组织的损伤,包括血管、心脏、肾脏和自主神经等。

2.胃癌

高浓度的氯化钠能直接破坏胃黏液屏障和延长胃排空时间,间接促进致癌物质进入胃黏膜上皮靶细胞,高盐还能直接损伤胃黏膜上皮,导致上皮再生性增殖。

3.骨质疏松

研究发现,高盐饮食能导致人体内骨骼中钙质的更多流失。女性易患骨质疏松、骨萎缩症多由于食盐过多所致。因此口味重的人,缺钙风险比一般的人高。此外,肥胖、代谢综合征和哮喘等疾病都与摄入食盐过多成正相关。

那么

做饭时控制盐量就可以了吗?

答案当然是:NO!

因为

盐,无处不在

像是 酱油、腐乳、腊肠、

火腿、腌鱼、咸鸭蛋等

这些 含盐量高的食物 也要控制摄入

不仅仅是这样

很多不咸的食物里也是含有很多盐的!

警惕“隐形盐”

盐可比你想象的狡猾得多,食物加入了糖等其他调料,会把盐的咸味掩盖掉。

比如 挂面、面包、油条、甜甜圈、饼干、地瓜干、蜜饯等 ,吃着并不觉得咸,可是含盐量可都不含糊。还有 芹菜、茼蒿、海带和蛤蜊等 食材,天然就含有很多的钠,即使烹饪的时候不加盐,其含有的钠都不少了。

所以

即使烧饭的时候少加盐

也不能保证每天摄入盐低于5克

还需要注意:

选购要留神, 多看“营养标签”

我们国家规定包装食品每100克或者100毫升当中,钠含量小于120毫克的,生产企业就可以在标签上标注这个食品是低钠或者是低盐食品。所以,大家在选择食品前都要看一下营养成分标签,尽量选择含盐量比较低的食品。

比如,“营养成分表”钠含量超过30%NRV,说明这个食品含盐量高,就不建议多吃。

比如这款食物,每100g中钠含量为18%NRV,说明吃下100g该食物,钠的摄入量就达到了每天推荐摄入量的18%;如果吃下200g,钠的摄入量就达到了每天推荐摄入量的36%!

养成 健康 的生活方式

从每天控制用盐开始

你学会了吗?

“不咸”的食品也可能有很多盐,你知道这是哪些食物吗?

一是面制品如挂面,面包等;二是调味料如酱油,豆辨酱,耗油等;三是各种零食如薯片,话梅,辣条等。这些食品都是钠含量超标,吃进身体里面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负担,影响身体健康,还是要少吃。应该多吃水果蔬菜和一些未加工的坚果,这样身体才能更加健康,要知道百病从口入,吃得健康人也能少生病。

都说要少吃盐,但有时吃得并不咸,盐怎么会超标?

可能是因为平时吃的食物太咸,你的味觉已经习惯了这个味道,所以就不觉得咸,但是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,不能超过5克,太少也不好。

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,那吃不咸的食物对健康就没有影响了吗?

谣言:

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,那吃不咸的食物对健康就没有影响了。

辟谣:

在城市的每个角度,到处可以看到外卖小哥穿行的身影和餐厅门口永远排不完的队伍,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在外就餐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餐方式,然而这种就餐方式在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,也带给了我们潜在的健康风险。

中国人普遍口味偏重,偏爱各种滋味丰富的食物,为了提味,餐厅食物中的油、盐、糖含量往往超出在家烹饪的食物。

食盐作为食物烹饪过程中主要的调味品,用来调节食物口味,而摄入过多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,如增加高血压、脑卒中、胃癌的罹患风险。

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15年)》显示,2012年我国居民烹调用盐平均摄入量为10.5g,远超过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推荐的每日摄入食盐不超过6g的建议,因此要降低食盐的摄入量。饮食中的盐大部分来自于烹饪和加工食品。

常见的“隐藏盐”有酱油、咸菜、酱豆腐、味精等。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所使用的含钠食品添加剂,如谷氨酸钠(味精)、碳酸氢钠(小苏打)、碳酸钠、苯甲酸钠等,都会增加食品中的钠含量。

可是下班都要七点多,有时不得不吃外食,想要降低盐摄入,我要如何点餐呢?

(1)点餐时强调少盐、少味精;

(2) 避免选择使用肉制品、腌渍菜、罐头制品等为原料的菜品;

(3) 少选带有“腌”、“熏”、“卤”等字眼的菜品;

(4) 如果可以,要求自己添加调味料;

(5) 如有需要,使用清水涮洗菜品中多余盐分;

(6) 多选择新鲜蔬菜和水果。

食堂作为“经济实惠”的团餐代表,除了关注油盐糖的使用量外,更要关注种类多样、营养均衡。食堂要如何选餐呢?

(1) 食物多样,荤素搭配,每天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;

(2) 不要因为要减肥而拒绝主食;

(3) 少些精制米面,适量补充薯类和粗粮;

(4) 选择不同颜色的蔬菜,尤其是深色蔬菜,不能用水果替代蔬菜;

(5) 多吃豆类制品;

(6) 适量选择瘦肉,多吃鱼类。

在外就餐,在选择方便的同时,还要关注营养,关注健康哦!

餐饮业的发展对影响消费模式的改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,餐饮业减盐行动势在必行。那么要如何减盐呢?

(1) 为餐饮行业提供培训,加强厨师及相关人员对盐的过量摄入对健康危害的认识;

(2) 控制食盐、酱油、豆豉、辣酱等调味料的使用量;

(3) 尽量选择使用低钠含量的原料:以新鲜、冷藏蔬菜代替腌菜,以新鲜肉类代替腌制肉类、加工肉类,以花椒、八角等香辛料代替高盐分的调味料或酱料。

(4) 使用营养标签来比较相似原料的钠含量,选择购买低钠产品,查阅配料表,关注“隐藏盐”;

(5) 开发新菜谱,为消费者提供低盐新菜品;

(6) 使用单独容器盛放调味料或肉汁,供消费者根据其口味自行添加;

(7) 餐桌上的调味料使用小口瓶;

(8) 为消费者提供“半盐”、“少盐”或“半份菜”、“小份菜”的选择。

辟谣专家:赵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

复核专家:高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

中国营养学会供稿

作者头像
网友创始人

上一篇:【下一届亚运会】 - 下一个亚运会
下一篇:驾考宝典官网 / 驾考宝典官网电话